抛光膏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抛光膏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中国亟需构建和完善石油金融体系dd-【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6 09:03:16 阅读: 来源:抛光膏厂家

中国亟需构建和完善石油金融体系

中国页岩气网讯:世界石油与金融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从资源性商品到金融产品两个阶段。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石油与金融的结合越来越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变动更为频繁和剧烈,市场参与者产生了规避价格风险的强烈需求,对石油期货等金融工具的需求与日俱增。

1980年11月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IPE)以及1983年3月3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引入原油期货交易,从期货市场的第一张合约开始,石油从实体经济(包括实体价值)演变成虚拟的、赤裸裸的金融产品。而后,石油期货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远期、期权、掉期等其它衍生品,也开始推出和流行。同时,石油市场的参与者,也不再限于石油开采、冶炼、贸易等相关企业。对冲基金、私募基金、养老基金、投资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许多金融机构,也开始涉足石油领域,并且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石油期货市场的蓬勃发展,顺应了在全球轰轰烈烈上演的石油期货热,也体现了期货市场巨额资金对石油的追捧。随着各种金融机构的加入和参与,以及石油金融衍生品的开发和交易,国际石油市场的“金融属性”已经越来越明显,大量的石油交易通过金融市场得以完成,石油金融衍生产品已成为石油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金融市场上,许多石油贸易商购买石油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用油,而只是为了卖油来赚钱。石油价格不光是供需平衡的反映点,也不再是反映石油生产边际成本的一个经济学概念,而是包含这一切而又无法准确衡量和预测的经济金融学概念。国际油价并不仅仅由现货市场的供求关系来决定,还受到远期交割、期货交易等石油金融市场的影响。期货市场的杠杆效应、获利套现者买空卖空机制以及国际市场的流动性过剩,共同导演了石油期货交易市场惊涛拍岸的宏大场面,使得石油金融化特征愈加明显。而金融市场的追捧,在使石油成为一种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同时,石油期货及衍生品层出不穷,裂变不断升级。以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和英国伦敦洲际交易所原油期货为主导的国际石油定价体系确立以后,石油的定价权逐步让渡给了投资基金,而不再属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也不再受供求关系的束缚。石油作为“黑金”已经成为继主权货币后一种新的泛货币化的价值符号。

随着石油市场与金融市场相互渗透和结合,石油的金融属性或者叫“准金融产品”特征日益彰显。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石油产品的金融属性并未减弱,而是大大增强。石油越来越敏感于全球金融市场的风吹草动,越来越遭到数以万亿计的投机资金的追逐,石油的稀缺性反倒成为这些投机基金进行大肆炒作的“尚方宝剑”,石油价格已经不再仅仅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石油安全问题已由“供给安全”向“价格安全”发生了转变,石油已经化身为金融市场里的一个交易标的物,一个被巨额对冲基金们所追逐的“金钱宠儿”,石油金融结合的名称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由于油气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长期看,大量依靠进口已成定局。回顾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原油消费年均增长率为5.77%,而同期国内原油供应平均仅以1.67%的速度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继1993年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后,石油净进口量逐年上升。

目前,我国已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十一五”起到2020年之前,正是中国经济完成工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作为“工业的血液”,石油消费量急剧增加,进口量逐年攀升,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2007年中国净进口原油1.6亿吨,石油对外依赖度达到50%,已进入能源预警期。2012年中国进口原油为2.8亿吨,石油对外依赖度接近58%。中国既是用油大国,也是一个缺油大国,需要依赖进口石油解决国内用油问题。这无疑会给中国石油安全带来很大压力。

据巴黎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的下限是4.5亿吨,上限是6.1亿吨,而届时国内的产量只有1.8-2亿吨,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在55%以上。按照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每天进口石油达690万桶,占中国石油消费总量的70%;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68%、2030年将达到74%。美国能源信息局也预言,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62.8%、2025年将达到68.8%。也就是说,10年以后中国三分之二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国际石油资源的供给。

随着对外石油依赖程度不断加深,使中国的国内石油市场与国际石油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际石油市场的变化,尤其是国际油价的波动,提高了对中国经济金融的敏感性。在世界主要石油进口大国中,中国是刚刚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国家。缺少战略石油储备的屏障作用,中国石油的供需缺口将直接面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供应和价格波动风险。一方面将对国际石油供求关系产生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使中国的石油安全问题变得突出。可以预见,21世纪中国石油供求将是一个长期的“瓶颈”,经济增长与国际原油供应与价格的波动关系将进一步密切。

从国内的情况来看,石油资源严重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当前世界石油供给能力并不短缺,世界石油供需关系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将会是基本平衡的。如果没有意外因素干扰,并不存在石油供应中断的危险。因此,中国石油安全的真正问题并不是供给不足,而是市场上的价格风险,也就是以什么样的价格买油更经济、更合理。尤其在油价犹如股价一般,在短时期内暴涨暴跌的情况下,石油安全将突出地表现为“石油价格安全”。就世界范围内来看,在世界经济体系日趋融合的今天,对于像中国这样的石油消费大国及进口大国而言,石油安全本质上已经从“生产—供应”型的“供给安全”模式,即未出现持续的、严重短缺或中断的供应,转变成“贸易—金融”型的“价格安全”模式,即未出现持续的、难以接受的高油价。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进口国,但在国际定价机制中却连0.1%的权重都没有。正因为如此,中国只能被动地接受不断上涨的国际石油价格,额外支付巨额外汇。而从国际石油市场的发展历程和趋势来看,石油衍生品市场特别是石油期货市场在国际石油定价机制中的影响越来越大。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石油是现代经济的血液。一个金融业不发达的国家难以称得上经济大国。因此,中国绝不能完全依赖国外的石油金融市场,而应该建立和发展本国的石油金融市场,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根据中国的现实利益需要,利用手中的监管权和规则制定权对市场运行施加一定的影响,使国际油价的形成过程能反映中国的市场供求关系,体现中国的国家利益。

石油战略背后是金融战略。因此,为应对国际石油价格的未来走势,保障中国金融体系和中国国民经济的安全和长期稳定发展,中国迫切需要制定以发展石油期货市场为核心的石油金融战略,支持国内石油产业的发展,改善中国石油的定价机制并争取国际石油定价权。这对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中的石油需求大国来说尤为重要。新形势下中国亟需通过构建多层次构建石油交易市场体系、多渠道营造石油银行系、多途径形成石油基金组合以及多方位灵活运用石油外汇等来构建和完善石油金融体系。

(作者为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编:王亭亭

陕西苦丁茶的价格

重庆紫穗槐种子

黑龙江星空恋人投影仪